第114节(2/2)
Ji_an 商眼睛里,他们才是真正的鬼见愁的‘ Ji_an 商’。
好消息接二连三,然后周奕的信到。
[……海宁,我绝望,难道你的摊子还铺得很大么?都没人出得起价……如果我把把这些分开来卖,恐怕我还等多等几个月,喂,你会等我吧?……当然,分开来卖,我敢保证,利润起码还能加两成……]还要再等……
海宁合上信,等,当然会等,多久都等……
——
显初年
新年前,身为巡察使的‘叶大人’,海宁处办了一个鱼肉乡邻的七品县官。
海宁坐在茶楼里,透过窗子看下面热闹的街市,重新挂上笑容的张婶、牛二、小宝子……总算他这个官让百姓也可以过个好年。
“圣旨下,新皇登基,大赦天下!圣旨下,新皇登基,大赦天下……”官差拿着皇榜告示铜锣开道,一路唱着走在大街上。
新皇登基,身为官员,海宁几日前就得到了消息,当然还有那个受到册封的六皇子罗熠星的传闻。
嗯?曾经夭折的六皇子,这么多年,难道他还没有死么?璟王,璟王……飞快传遍大街小巷的这么多的传奇故事,传奇得都不太像真实的。不过人们总是倾向相信那些光明的、英雄的、美好的故事,谁关心是真是假呢?
海宁忽然好笑的想起了一件事,曾经,听母亲,他才一岁的时候就被皇后指名给六皇子罗熠星当伴读。然后六皇子出了意外,他当然也没当上伴读,家族获罪后,自然也没有可倚仗的身份助他逃过这劫。如今,六皇子没有死,卫海宁这个人却已经不存在。他现在是叶汉,入了官场,他这辈子都只是叶汉。
从茶楼里出来,海宁有些憋闷,新皇登基了大赦,让他抓的那个狗官免于流放的处罚,只打了五十板子以示惩戒,不过好在,周奕报平安的信又到。的是好消息,周奕他生意已经处理完大半,也许到四五月份的时候就能处理完……四五月份,那他们分别就快一年,可恶,湘州和栗州太远,每次写封信都要至少一个月才到,有时,更是会漏掉信件,他与周奕好几次都是这样,鸡同鸭讲。
但不管怎么了,终于可以盼到,终于。
又过两月,海宁急忙的给周奕写信,上头据说又有调任的风声,只是还不清楚这次要把他调去哪里。湘州到栗州太远,海宁怕周奕半路扑空,要他在家等着,等到他给他确切消息后再动身。
然后再过三个月,调任令下来,写信、收拾、启程……然后安置、写信、适应、等待……
接下来的那一年半的功夫,频繁的调任,几乎给海宁一种居无定所的感觉。往往是刚刚安置下来,刚刚摆平了对他怀有敌意或者猜测的同僚,刚刚适应,刚刚收到周奕的回信……便又有风声他要调任,海宁越来越不容易联系到周奕,周奕的信件也滞后的厉害,往往送到他之前在任官署,然后再转过来。
海宁不想杞人忧,但这种情况,已经远非正常,他不敢再要求周奕给他写信,他要静观其变。然后,四个月后,他接到了调任京城的命令。这次是升迁,四品,大理寺少卿。
大理寺卿已经快到告老还乡的年纪了,这是个好差事,但海宁心神忐忑——因为这次,调任令派下来不久,周奕的信就及时、准确的赶来到,信上说,他会在京城等他——可海宁根本还没来得及告诉周奕,自己即将调往京城为官的消息。
——
显二年
“就是结
好消息接二连三,然后周奕的信到。
[……海宁,我绝望,难道你的摊子还铺得很大么?都没人出得起价……如果我把把这些分开来卖,恐怕我还等多等几个月,喂,你会等我吧?……当然,分开来卖,我敢保证,利润起码还能加两成……]还要再等……
海宁合上信,等,当然会等,多久都等……
——
显初年
新年前,身为巡察使的‘叶大人’,海宁处办了一个鱼肉乡邻的七品县官。
海宁坐在茶楼里,透过窗子看下面热闹的街市,重新挂上笑容的张婶、牛二、小宝子……总算他这个官让百姓也可以过个好年。
“圣旨下,新皇登基,大赦天下!圣旨下,新皇登基,大赦天下……”官差拿着皇榜告示铜锣开道,一路唱着走在大街上。
新皇登基,身为官员,海宁几日前就得到了消息,当然还有那个受到册封的六皇子罗熠星的传闻。
嗯?曾经夭折的六皇子,这么多年,难道他还没有死么?璟王,璟王……飞快传遍大街小巷的这么多的传奇故事,传奇得都不太像真实的。不过人们总是倾向相信那些光明的、英雄的、美好的故事,谁关心是真是假呢?
海宁忽然好笑的想起了一件事,曾经,听母亲,他才一岁的时候就被皇后指名给六皇子罗熠星当伴读。然后六皇子出了意外,他当然也没当上伴读,家族获罪后,自然也没有可倚仗的身份助他逃过这劫。如今,六皇子没有死,卫海宁这个人却已经不存在。他现在是叶汉,入了官场,他这辈子都只是叶汉。
从茶楼里出来,海宁有些憋闷,新皇登基了大赦,让他抓的那个狗官免于流放的处罚,只打了五十板子以示惩戒,不过好在,周奕报平安的信又到。的是好消息,周奕他生意已经处理完大半,也许到四五月份的时候就能处理完……四五月份,那他们分别就快一年,可恶,湘州和栗州太远,每次写封信都要至少一个月才到,有时,更是会漏掉信件,他与周奕好几次都是这样,鸡同鸭讲。
但不管怎么了,终于可以盼到,终于。
又过两月,海宁急忙的给周奕写信,上头据说又有调任的风声,只是还不清楚这次要把他调去哪里。湘州到栗州太远,海宁怕周奕半路扑空,要他在家等着,等到他给他确切消息后再动身。
然后再过三个月,调任令下来,写信、收拾、启程……然后安置、写信、适应、等待……
接下来的那一年半的功夫,频繁的调任,几乎给海宁一种居无定所的感觉。往往是刚刚安置下来,刚刚摆平了对他怀有敌意或者猜测的同僚,刚刚适应,刚刚收到周奕的回信……便又有风声他要调任,海宁越来越不容易联系到周奕,周奕的信件也滞后的厉害,往往送到他之前在任官署,然后再转过来。
海宁不想杞人忧,但这种情况,已经远非正常,他不敢再要求周奕给他写信,他要静观其变。然后,四个月后,他接到了调任京城的命令。这次是升迁,四品,大理寺少卿。
大理寺卿已经快到告老还乡的年纪了,这是个好差事,但海宁心神忐忑——因为这次,调任令派下来不久,周奕的信就及时、准确的赶来到,信上说,他会在京城等他——可海宁根本还没来得及告诉周奕,自己即将调往京城为官的消息。
——
显二年
“就是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