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节(2/2)
表示遗憾。
那年,我只有七岁。
在家学女红的日子里,我也帮着打点客栈。爹虽反对一个女孩子家抛头露面,但在我说将来可以辅助夫君从商后,他就默许了。这个谎言有点无奈,但如果说我自己从商的话,只怕连房门都出不来了。我想,爹比一般市井之徒强的地方就在于,他能想到让我做贤内柱。而表现出他思想不够超前的地方,就在于他从没想过让我独挡一面。
说真的,我喜欢打理客栈。喜欢趴在柜台上,看着人来人往的人群,端详他们的容貌,观察他们的举动,猜测他们的来历,想像他们的将来。由于我常常死盯着某个人猛看,竟有人被我看得手忙脚乱,一副心虚的样子。这时,我都幸灾乐祸地大笑起来,然后被爹狠敲脑门一下。
客栈里,有位头发花白的刘伯。
有一年冬天,他昏倒在客栈门口,爹救了他。从此以后,他就住了下来,帮着打打杂。
可我一直认为,他是个很神秘的人。因为在他的眼中,闪烁着一种镇上其它人没有的,深邃的光彩。那是一种智者才拥有的目光。于是,我常常故意在他面前大声背着四书,并蓄意曲解其中的含义。而他最多只是对未满十岁的我能熟背四书表示几分赞许,却从未指点过我什么。
他对我说的最多的话是"小姐早","小姐好"一类,偶尔一句"小姐还不回房绣花?"
一次,门口来了两个乞丐。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,他气喘嘘嘘地伸出枯瘦的手,不禁令人心生怜悯。另一个是只有六岁多大的孩子,同样瘦的令人担心,他向里面看了几眼,最终走开了。
爹给了我一文钱,让我给那位老人,但我追出去,把这文钱给了那个孩子。爹不解地问我为什么不给那位老人,却给了已经离开的孩子?
我说:"那个小孩年纪尚小,未来的路还长,他在犹豫半晌后最终离开,可见仍是个有志气的人,现在我自愿给他一文钱,并非他乞讨而来,他必心存感激,日后发达了,一定会记着这一文钱之恩而数倍奉还"
爹一边骂我小小年纪如此世故,一边又给了老人一文钱。
我嘟着嘴说:"如果有二文钱,自然不必取舍,可只有一文,当然要斟酌一下,再说,那位老人年事已高,活在人世只是苟延残喘,一文钱只能解一时之饿,又不能顾其终老。对他而言,早早解脱未尝不是件好事,多活一日也只是徒增痛苦罢了。"
就因为我多说这一句,爹大怒,说我小小年纪心肠如此狠毒,罚我三天不许晚饭。古人说的"祸从口出"果然有理。
在我面壁思过时,刘伯悄悄来看我,问我,如果一个国家有一百个老人和一百个小孩子,现在只有一百个馒头,那我给谁?我对他说,从常远考虑,这一百个孩子吃了馒头而活下来,将来最起码会有一人对我有用。但这一百个老人,也许现在对我有用,可时日无多,最后一个于我有用的都没有,自然是给孩子。他又用略为颤抖的声音问我,如果是用于治国呢?我说,那我会老人选三十小孩选七十,但这三十个老人必要有才,而这七十个小孩必要身强体壮。这样,现在有老人相辅,将来也可后继有人。
刘伯看了我许久,看的我心里直发毛,心想不会他也认为我太狠毒而为民除害吧。但他最后走了,走时喃喃道:"女子…女子…又有何不可?"
从那以后,刘伯便开始教我读书。他说以我小小年纪就可如此深谋远虑,将来必定了得。可我实在不明白他
那年,我只有七岁。
在家学女红的日子里,我也帮着打点客栈。爹虽反对一个女孩子家抛头露面,但在我说将来可以辅助夫君从商后,他就默许了。这个谎言有点无奈,但如果说我自己从商的话,只怕连房门都出不来了。我想,爹比一般市井之徒强的地方就在于,他能想到让我做贤内柱。而表现出他思想不够超前的地方,就在于他从没想过让我独挡一面。
说真的,我喜欢打理客栈。喜欢趴在柜台上,看着人来人往的人群,端详他们的容貌,观察他们的举动,猜测他们的来历,想像他们的将来。由于我常常死盯着某个人猛看,竟有人被我看得手忙脚乱,一副心虚的样子。这时,我都幸灾乐祸地大笑起来,然后被爹狠敲脑门一下。
客栈里,有位头发花白的刘伯。
有一年冬天,他昏倒在客栈门口,爹救了他。从此以后,他就住了下来,帮着打打杂。
可我一直认为,他是个很神秘的人。因为在他的眼中,闪烁着一种镇上其它人没有的,深邃的光彩。那是一种智者才拥有的目光。于是,我常常故意在他面前大声背着四书,并蓄意曲解其中的含义。而他最多只是对未满十岁的我能熟背四书表示几分赞许,却从未指点过我什么。
他对我说的最多的话是"小姐早","小姐好"一类,偶尔一句"小姐还不回房绣花?"
一次,门口来了两个乞丐。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,他气喘嘘嘘地伸出枯瘦的手,不禁令人心生怜悯。另一个是只有六岁多大的孩子,同样瘦的令人担心,他向里面看了几眼,最终走开了。
爹给了我一文钱,让我给那位老人,但我追出去,把这文钱给了那个孩子。爹不解地问我为什么不给那位老人,却给了已经离开的孩子?
我说:"那个小孩年纪尚小,未来的路还长,他在犹豫半晌后最终离开,可见仍是个有志气的人,现在我自愿给他一文钱,并非他乞讨而来,他必心存感激,日后发达了,一定会记着这一文钱之恩而数倍奉还"
爹一边骂我小小年纪如此世故,一边又给了老人一文钱。
我嘟着嘴说:"如果有二文钱,自然不必取舍,可只有一文,当然要斟酌一下,再说,那位老人年事已高,活在人世只是苟延残喘,一文钱只能解一时之饿,又不能顾其终老。对他而言,早早解脱未尝不是件好事,多活一日也只是徒增痛苦罢了。"
就因为我多说这一句,爹大怒,说我小小年纪心肠如此狠毒,罚我三天不许晚饭。古人说的"祸从口出"果然有理。
在我面壁思过时,刘伯悄悄来看我,问我,如果一个国家有一百个老人和一百个小孩子,现在只有一百个馒头,那我给谁?我对他说,从常远考虑,这一百个孩子吃了馒头而活下来,将来最起码会有一人对我有用。但这一百个老人,也许现在对我有用,可时日无多,最后一个于我有用的都没有,自然是给孩子。他又用略为颤抖的声音问我,如果是用于治国呢?我说,那我会老人选三十小孩选七十,但这三十个老人必要有才,而这七十个小孩必要身强体壮。这样,现在有老人相辅,将来也可后继有人。
刘伯看了我许久,看的我心里直发毛,心想不会他也认为我太狠毒而为民除害吧。但他最后走了,走时喃喃道:"女子…女子…又有何不可?"
从那以后,刘伯便开始教我读书。他说以我小小年纪就可如此深谋远虑,将来必定了得。可我实在不明白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