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75节(1/2)
个将领和文官站一边,满面严肃。
“去看看。”秦湛瑛起身,手里还拿着个馒头啃呢。
巴固不知道太子去做什么了,因为太子他老人家总是一副冷静自持的模样,到了晚上,太子就满脸淡定地回来了。
此时是军士们认字的时间。
先生们负责拿着标准的扫盲班课本在黑板边上写写画画,太子偶尔会过来看看,如果学习成绩好,太子就会专门开班教他们更高级别的文章和算术知识。
对,身为上一届科举无冕状元的太子爷是会亲自授课的,这在外头的书生之中求都求不来的待遇,在军营里却似乎已经让人习以为常。
起初是太子嫌弃先生教得不好,连文章的真义都讲不明白,只知道搞些君君臣臣、谁贵谁贱的话,很快那位先生就被太子赶走,然后太子亲自上了。
然后军士们就明白了什么叫名师。
所谓名师,就是教给学生的全是干货,一点水分都不掺,而且讲得清楚明白,所有道理和知识都掰开揉碎了往学生脑子里灌,保证灌进去以后大家立刻就能懂。
军营的扫盲课本的内容十分丰富,有讲述各地地理与适宜农作物的,有讲述南方甘蔗种植和制糖的,还有沿海百姓如何在台风中生存、如何抵御倭寇的,再有新加的一篇文章,是讲述孟人的源头——他们是游牧民族,因北地苦寒不事农耕,因而总是心心念念从中原劫掠财富、粮食、人口。
而作为被劫的对象,禹国军队的使命就是,干掉所有敢打劫的强盗,再把曾经失去的土地夺回来。
太子教他们这一段的时候,很平静地说:“别以为你们是替别人打仗,都是成年的爷们了,你们也不笨,没有随随便便给别人家拼命的道理,何况战争烧钱,军士要吃饭要穿衣,朝廷许多大臣也不乐意出这笔钱把好好的壮丁送到北边和孟人拼命。”
“但有些仗我们避不开,孟人有多凶狠贪婪,你们比孤清楚,不把他们打痛了,汉人还想安安心心种地?还想着能和父母老婆儿女过平静安宁的日子?做梦吧,那些人是豺狼,不把他们赶跑,谁都安宁不了,一旦让他们再过来,所有人都得过回那种连牲畜都不如的日子。”
这些知识和道理乍一看不复杂,实则没人教,他们这些大多出自平民百姓之家的军士怎么会懂?
巴固想,是啊,很多汉子参军,一个是家里丁口多,田不够分,就只好进军队里混口饭吃,还有一个便是早年吃过异族的苦,要参军保家乡。
可是他们呢?他们一群孟人不要汉人鄙夷的杂种,又该为何而战呢?
原先巴固想过这个问题,他爱动脑瓜子,心眼也多,不像其他兄弟们吃几天饱饭就说要为禹国效死,直到有一天,他知道了军士们的安置。
残了的可以去工坊里做事,可以学制糖,学药材种植,学各种技术,禹国有许多官营的行当,很需要忠心的人去做工。
若是不残,一路在军中干到了一定的年纪,也会给分田,虽然田的位置靠近北边,可能没南边那么暖和,但那也是地啊!有了地就有了根。
再有一个,若是学了写字算术,以后大军打下一个地方,要派官吏过去扫盲和治理时,肯定也是从军士里找人,这又是一条出路。
禹国是不会让为他们拼命的人没个着落的,而提出这些政策的,是太子爷。
于是从那天开始,巴固才真正的对禹军归了心,且在心里喊起了为太子效死的口号,他是聪明人,也是个知恩图报的人,太子才是真正对他们好的人,他就为太子拼命!
然而这一天,太子没过来给人上课,巴固是个敏锐的,他知道太子很注重给军士扫盲,平时哪怕不来上课也要来看一看,今日还没来,可见是有重要的事了。
果然,过了一阵,他们精
“去看看。”秦湛瑛起身,手里还拿着个馒头啃呢。
巴固不知道太子去做什么了,因为太子他老人家总是一副冷静自持的模样,到了晚上,太子就满脸淡定地回来了。
此时是军士们认字的时间。
先生们负责拿着标准的扫盲班课本在黑板边上写写画画,太子偶尔会过来看看,如果学习成绩好,太子就会专门开班教他们更高级别的文章和算术知识。
对,身为上一届科举无冕状元的太子爷是会亲自授课的,这在外头的书生之中求都求不来的待遇,在军营里却似乎已经让人习以为常。
起初是太子嫌弃先生教得不好,连文章的真义都讲不明白,只知道搞些君君臣臣、谁贵谁贱的话,很快那位先生就被太子赶走,然后太子亲自上了。
然后军士们就明白了什么叫名师。
所谓名师,就是教给学生的全是干货,一点水分都不掺,而且讲得清楚明白,所有道理和知识都掰开揉碎了往学生脑子里灌,保证灌进去以后大家立刻就能懂。
军营的扫盲课本的内容十分丰富,有讲述各地地理与适宜农作物的,有讲述南方甘蔗种植和制糖的,还有沿海百姓如何在台风中生存、如何抵御倭寇的,再有新加的一篇文章,是讲述孟人的源头——他们是游牧民族,因北地苦寒不事农耕,因而总是心心念念从中原劫掠财富、粮食、人口。
而作为被劫的对象,禹国军队的使命就是,干掉所有敢打劫的强盗,再把曾经失去的土地夺回来。
太子教他们这一段的时候,很平静地说:“别以为你们是替别人打仗,都是成年的爷们了,你们也不笨,没有随随便便给别人家拼命的道理,何况战争烧钱,军士要吃饭要穿衣,朝廷许多大臣也不乐意出这笔钱把好好的壮丁送到北边和孟人拼命。”
“但有些仗我们避不开,孟人有多凶狠贪婪,你们比孤清楚,不把他们打痛了,汉人还想安安心心种地?还想着能和父母老婆儿女过平静安宁的日子?做梦吧,那些人是豺狼,不把他们赶跑,谁都安宁不了,一旦让他们再过来,所有人都得过回那种连牲畜都不如的日子。”
这些知识和道理乍一看不复杂,实则没人教,他们这些大多出自平民百姓之家的军士怎么会懂?
巴固想,是啊,很多汉子参军,一个是家里丁口多,田不够分,就只好进军队里混口饭吃,还有一个便是早年吃过异族的苦,要参军保家乡。
可是他们呢?他们一群孟人不要汉人鄙夷的杂种,又该为何而战呢?
原先巴固想过这个问题,他爱动脑瓜子,心眼也多,不像其他兄弟们吃几天饱饭就说要为禹国效死,直到有一天,他知道了军士们的安置。
残了的可以去工坊里做事,可以学制糖,学药材种植,学各种技术,禹国有许多官营的行当,很需要忠心的人去做工。
若是不残,一路在军中干到了一定的年纪,也会给分田,虽然田的位置靠近北边,可能没南边那么暖和,但那也是地啊!有了地就有了根。
再有一个,若是学了写字算术,以后大军打下一个地方,要派官吏过去扫盲和治理时,肯定也是从军士里找人,这又是一条出路。
禹国是不会让为他们拼命的人没个着落的,而提出这些政策的,是太子爷。
于是从那天开始,巴固才真正的对禹军归了心,且在心里喊起了为太子效死的口号,他是聪明人,也是个知恩图报的人,太子才是真正对他们好的人,他就为太子拼命!
然而这一天,太子没过来给人上课,巴固是个敏锐的,他知道太子很注重给军士扫盲,平时哪怕不来上课也要来看一看,今日还没来,可见是有重要的事了。
果然,过了一阵,他们精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