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5节(1/2)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

    续做成了秋梨膏。

    京里、州城、婺州府各处也接连来了信,做好的秋梨膏没有耽搁几天就运了出去。朱明正这一回一道买走了几千斤糖,信里还约宁澜去婺州府玩。可惜山高水远,两处一来一回就得一个多月,宁澜有心也不想在路上受罪。

    第64章

    这最后一批梨做完, 秋梨膏作坊就得九月之后才开工了,中间这几个月宁玉带着的几名女工便没工可做,宁澜想起原来要给西北军中送干粮的事,便去找了王先生, 老先生一路走过很多地方, 见多识广,也许从他那里能得到一些想法。

    老先生一个人住着, 把屋子收拾的干干净净, 院里移栽过来几株野生药材正开着小花, 搭上破旧的土墙有一番别样的趣味。

    听宁澜问,他停下手中的活, 把他见到过的肉脯和馉饳说给宁澜听,这肉脯同肉干一样不能长时间保存,馉饳是一种类似饺子但比饺子还复杂的油炸食品,也不合用。

    不过听王先生讲他见闻的时候, 宁澜突然想起来清朝发明过一种耐饥丸, 这耐饥丸是清廷的官员经常会在丰收之年号召民众制作的,储存起来以便灾年备用, 可见长时间存储是没有问题的。

    耐饥丸做起来不复杂, 一升糯米淘洗净晾干后炒黄,研磨成极细的粉末。红枣三升, 清洗后蒸熟,去皮核, 放入石臼内, 同米粉捣烂, 揉为大丸, 晒干, 吃的时候滚水冲服就可以。丸状晒干需要的时间长,正好用上夏季这几个月。

    既然要做耐饥丸,宁澜便去找了刘承和张泽睿,不客气的从他们俩手中掏出了一些银钱,当初亲口承诺的事也该兑现了。

    正好秦正的镖局给朱明正送货回来时可以捎一些婺州府的特产南枣,南枣只在婺州管辖的几个县有,用来配上人参和米饭,做成丸状收贮,吃了可以补气。当然这南枣丸他并不准备多做,只给家中长辈补身体用。

    作坊这边的事情都安排好,宁澜又去找村长和族长了,说了他十里桃花和修建寺庙的想法,他现在手中不过几千两银子,寺庙短时间内建不起来,桃树总是可以先种的。

    惠及子孙的事情,大家自然是愿意的,三爷爷甚至激动的语无伦次,“好小子,你,三爷爷没看错你啊!”

    宁建邦和宁建民都努力压下心中的激动,冷静劝道,“宁澜,这不是小事,你要考虑清楚。”

    “是呀,千万不要冲动。”

    “两位叔叔不用替我有顾虑,这件事情我已经想了很久了,”宁澜笑道,“原来手中没有钱不敢做,现在么,我想试试,做成最好,若做不成也不用总想着了。”

    宁建邦这才放下心并由衷感叹,“咱们族里有你真是有大造化了!”

    “既然叔叔们都没有意见,此事就不要拖了,春秋两季都是种桃树的时候,建民叔建邦叔你们看该怎么安排?”

    “我先去找其他几个族里说说,这事他们无论如何也得出力,不能光占便宜,”宁建民道。

    “这话有理,这事弄好了全村人都受益,像学堂一样坐享其成万万不行,”三爷爷爷也道,“如果他们现在不愿意出力,立好字据,到时咱们族外的人在路上做游客生意的,统统撵走。”

    其他几个族里都不是短视的,不过是找些人出些力气的事,宁建民略一说就都同意了。宁澜这边只出钱就可以,其他事情都由村里解决。

    宁建邦和宁建民都不是拖沓的人,很快把村里到官道这两边的路丈量好了,需要用多少桃树苗给宁澜报了数,支了银钱,安排一些人去买树苗,一些人挖坑翻土施肥。

    他们也不会挥霍宁澜的钱,像用到的肥料,是强制每家每户出的,这时候族里的威摄力就显示出来了,族里吩咐的事情,每人敢不从。

    又到了梨花开放的时节,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章节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