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节(1/2)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

    十九岁,已做的非常漂亮,回京之后陛下大悦,问他愿不愿意入朝为官。”

    沐景序刚有些茫然的心又提了起来。

    在今天这篇策论前,哪怕亲眼见过阿雪如今的模样,他也始终觉得这人终究还是小时候发了烧要他抱、受了委屈会红着眼睛找他哭的小雪人。

    如今听掌院三言两语一笔带过那些故事,却恍然发现在他不知道的时候,阿雪面前早已摆了太多陷阱,只要踏错一步,他都不可能是现在这般模样。

    朝堂是一口吃人的穴,行差步错间都足以要人性命。

    “但他推了,直言自己尚且年幼,不经世事,古人圣贤学问尚未学懂,哪有资格站上朝堂与一众文官武将辩论时事。这次是圣上仁慈,心系百姓,本就不忍见血流漂橹,才给他钻了空子卖弄机灵;若是真的腆着脸入了朝堂,怕是日后就算说出愚见二三,也不过纸上谈兵惹得哄堂大笑罢了。”

    掌院提及柯鸿雪的时候眸中总噙着几分笑意,这时笑意更甚,皱纹都更加明显了起来,他问沐景序:“殿下你看,他真的很机灵。”

    总之到了最后,皇帝既没有怪罪他,也没有心生不悦,反倒被逗弄得哈哈大笑,直言:“无论何时,只要你愿意做官,这金銮殿上总有你柯鸿雪的一席之地;便是不想走朕这个捷径,待你科考殿试之日,朕亲自考教你的学问,看你有没有资格做朕的状元郎。”

    “至于这策论,则是陛下要求的,每月送上一篇,送去宫里给他过目,好的留下来供皇子们品读,不好的重写。”掌院顿了顿,“当然,不好的少,有也是他故意的。”

    既说才疏学浅,总不能每篇策论都堪称治国良方,那样还不去报报效朝廷,岂非存了反心?

    一年有个三四篇就够了。

    权衡之道被他琢磨得相当透彻。

    沐景序听完,一时间竟不知该作何反应。

    手边有凉茶,日头偏西,学府钟声敲过三遭,午学下了课,山道上便多了许多声音。

    朝气蓬勃、心怀抱负,这世上最令人心动的理想和心脏,在这座京嘉山上都能看见。

    过了许久,沐景序说:“我曾说他适合去大理寺断案。”

    一丝不苟、沉默寡言、严肃正经……大理寺卿都没他这么老成。

    “但他不适合。”过去这许多年,沐景序否定了当年玩笑话一般的判断。

    “适合、但也不适合。”掌院却道。

    先生给自己倒了一杯茶,喝了半盏润嗓,意有所指:“将遇良才,良臣择主,寒英太过心善,不适合如今的官场。但——”

    他顿了顿:“百姓大概会很庆幸有他这样的父母官,只可惜时局不好。”

    这两个人,一个不适合当帝王,一个不适合当相臣,归根到底总绕不过一个心善。

    可又是谁规定,为王为相者,必须冷血无情?

    掌院说完那句话便再无声音,放了茶盏借着尚且亮着的天光研究古书。

    天边晚霞换落日,他听见沐景序问:“他当时为什么会南下?”

    掌院手指微顿,摇了摇头:“不知道,一年总要去几次,或是为了祭祖。”

    抑或为了找故人骸骨。

    总有些缘由,就像他听了一夜婴儿啼哭,便冒了天下之大不韪送往皇城一张折子。

    现在的柯寒英风流多情,可在掌院看来,他这些年走的每一步中,似乎都带着死志。

    能达成目的自然最好,达不成……

    便达不成吧。

    大不了去死。

    第11章

    沐景序亲耳听见柯鸿雪说他每年南下去寻故人尸骨过,但那不过轻飘飘几个字,从口中说出,没有任何附加的场景词汇描述,便是当下心中震颤不已,其实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章节目录